無明

佛說永斷無明,方能成佛道

  【原文】一切如來本起因地,皆依圓照清凈覺相,永斷無明,方成佛道。  ——

談《圓覺經》的比喻及其喻理特徵

  談《圓覺經》的比喻及其喻理特徵  荊三隆  《圓覺經》全稱《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》,其譯出時間

禪宗思想淵源 第九章《圓覺經》與禪宗思想

禪宗思想淵源 第九章《圓覺經》與禪宗思想  《圓覺經》全名《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》,唐佛陀多羅
2022-07-04
214

體方法師:解脫之道講記 b8 十二因緣 第十項 有

「〔第十項 有 〕 有,指欲有、色有、無色有等三有,即三界的生命自體。」這里所說的「有」就是後有
2022-07-14
195

體方法師:如實觀照法要

如實觀照法要 ——節選自《雜阿含經講記》體方法師 (著)按:《如實觀照法要》,是根據體方法師《雜阿含
2022-07-03
186

體方法師:解脫之道講記 b4 十二因緣 第六項 觸

「〔第六項 觸 〕 觸:由於六根的取境、發識、和合而起的識觸。以這一生來說,胎兒出生,與境相觸
2022-07-14
184

體方法師:解脫之道講記 a23 十二因緣 第一項 無明

「〔第一項 無明〕 一、無明的含義 即無知、不明,不是什麼都不知,反而是充滿錯誤的知,是與
2022-07-16
182

體方法師:解脫之道講記 b5 十二因緣 第七項 受

「〔第七項 受 〕 受,即是感受、領納。及領略境界而受納於心的。是有情的情緒作用。如領受境界而
2022-07-14
177

隋唐居士名家文集: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九(賈曾)

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九   從此大文第二。明戒修。就中分三。一明戒。二明修。三明戒修果。此即第一。論雲
2022-07-15
173

體方法師:解脫之道講記 b10 十二因緣 第十二項 老死&總結十二支

「〔第十二項 老死 〕 死,即壽命終盡,指喪失壽(命)、暖 (體溫)、識(心)三者,以致身體變壞
2022-07-13
173

體方法師:解脫之道講記 b24 滅諦 二 解脫的層次

「二、解脫的層次 解脫:佛法說有二種一、心解脫,二、慧解脫。二者雖可相通,但也有不同。如畫師畫了一
2022-07-11
172

隋唐居士名家文集:解迷顯智成悲十明論(李通玄)

解迷顯智成悲十明論並序   解迷顯智成悲十明論序  宋寶覺圓明禪師惠洪覺范撰  顯謨閣待制朱公世英。
2022-07-13
160

隋唐居士名家文集:俱舍論頌疏論本第二十(賈曾)

俱舍論頌疏論本第二十   從此第六。明惑能系。就中分二。一約世明能系。二約斷明能系。就約世明能系中。
2022-07-15
159

禪宗思想淵源 第二章《起信論》與禪宗思想

禪宗思想淵源 第二章《起信論》與禪宗思想《起信論》全稱《大乘起信論》,全1卷,相傳為印度馬鳴菩薩所造
2022-07-08
154

隋唐居士名家文集:俱舍論頌疏論本第二十一(賈曾)

俱舍論頌疏論本第二十一   從此第二。明結等六門。就中分二。一正明結等。二諸門分別。就正明結等。分二
2022-07-15
152

體方法師:解脫之道講記 b12 緣起的還滅門

「二、緣起的還滅門:探究諸法的原因,發見緣起的彼此依待特性,前後程序的必然性。從推因知果,達到因有果
2022-07-13
152

觀輝居士:《心經》掠影

《心經》掠影 潘州觀輝讀經筆記開經偈 法寶實難量 如來金口宣揚龍宮海藏散天香 覺者誦琅涵玉軸霞條金寫
2022-07-07
150

隋唐居士名家文集:法門名義集 因果品法門名義第六(李師政)

因果品法門名義第六  三行 善行。不善行。不動行。人天福業名為善行。三塗罪業名不善行。色界無色界空地
2022-07-13
140

隋唐居士名家文集:法門名義集 賢聖品法門名義第五(李師政)

賢聖品法門名義第五   七種學人 須陀洹向。須陀洹果。斯陀含向。斯陀含果。阿那含向。阿那含果。阿羅漢
2022-07-13
138

體方法師:解脫之道講記 b11 緣起的流轉門

下面講緣起重要的法則――流轉門與還滅門。明白十二支緣起的每一支內容後,再從整體因緣的必然理則來看,就
2022-07-13
1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