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ploads/content/2022/june/ff89d83aef606088015d2ad856280b7f.jpg"  />
  《華嚴經》法句--一
  1.作佛所作,凈佛所凈。
  2.其心平等,住一切智。
  3.入如來智,無有障礙。
  4.應自修行一切智道,應勤增長菩薩境界。
  5.善知於時常行法施,開悟一切名為智者。
  6.於一切法心無動念,得智慧明滅諸痴暗。
  7.應知一切心識如幻,應知世間諸行如夢。
  8.行如來行,住如來道。
  9.於諸眾生,恆起大悲。
  10.求一切智,凈諸心海。
  11.所見諸佛,皆由自心。
  12.普為諸世間,修行菩薩行。
  13.普應群生心,庄嚴諸願海。
  14.發起大悲心,勤求無上覺。
  15.如地不傾動,如水普饒益。
  16.但願益眾生,以此庄嚴心。
  17.恆以深凈心,供養於諸佛。
  18.心常寂靜,知足少事。
  19.心如靈空,無所分別。
  20.以深凈心,入菩提舍。
  21.立志如大山,積德若深海。
  《華嚴經》法句--二
  1.正念觀察,調伏己情。
  2.慈濟悲無倦,喜法舍煩惱。
  3.於法得自在,以道化群生。
  4.不取為實,不著為凈。
  5.永離諸相,心無所住。
  6.大慈無礙,大悲究竟。
  7.為欲利世間,專意求菩提。
  8.住一切世界,心無所著。
  9.知身從緣起,究竟無所著。
  10.不住諸相,永斷分別
  11.恆守正念,習行眾善。
  12.無我心調柔,能得如來道。
  13.若計有我人,則為入險道。
  14.以佛為境界,專念而不息。
  15.若無我相,則無增減。
  16.於諸世間心如虛空,無所染著。
  17.斷世渴愛常求佛智,離欲境界得法喜樂。
  18.所作眾善為眾生,悉以智慧而迴向。
  19.見佛聞法勤修行,如飲甘露心歡喜。
  20.專念於佛法,未嘗有散動;而以悲願心,方便行於世。
  21.遠離一切虛妄想著,如是究竟到於彼岸。
  《華嚴經》法句--三
  1.不生染著,永斷世間貪愛煩惱,修清凈行利益眾生。
  2.願一切眾生一心向佛,常遇無量清凈福田。
  3.究竟清凈,無諸渴愛,身行永息,心善解脫。
  4.若有所施,當願眾生;一切能舍,心無愛著。
  5.分別取向不見佛,畢竟離著乃能見。
  6.我當於一切眾生猶如慈母,生長一切善根大願。
  7.不染世間一切諸味,常勤修習一切佛法。
  8.世間種種法,一切皆如幻;若能如是知,其心無所動。
  9.但為斷一切煩惱故,而行精進。
  10.菩薩離迷倒,心凈常相續。
  11.若得親近善知識,則能修習廣大善。
  12.於佛境界起信心,得佛灌頂心無著。
  13.如實觀法,出生妙慧。
  14.入佛種性,到於彼岸。
  《經典》法句--四
  1.善自護念,廣度有情。--《六祖壇經》
  2.不離自性,即是福田。--《六祖壇經》
  3.自性若迷,福何可救。--《六祖壇經》
  4.菩薩於一切有情,起同體大悲。--《大集大虛空藏所問經》
  5.心如平地,離於高下。--《大集大虛空藏所問經》
  6.無為無染常解脫。--《大集大虛空藏所問經》
  7.心緣定靜。--《文殊師利菩薩授記經》
  8.專習閑靜。--《文殊師利菩薩授記經》
  9.既離見聞,則為法性。--《文殊師利菩薩授記經》
  10.入平等觀,無怨親想;
  常以愛眼,視諸眾生。--《梁皇寶懺》菩薩迴向法
  11.知一切法空,於諸怨親同以善化。--《梁皇寶懺》解冤釋結
  12.身心寂不動,以求無上道。--《大乘妙法蓮華經》敘品
  13.願一切眾生,速達心本永滅罪根。--《占察善惡業報經》
  14.離欲寂靜,是最為勝。--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